首页 > 资讯 > 空运动态 > 航空公司净利大幅下滑 低成本之路势在必行

航空公司净利大幅下滑 低成本之路势在必行

作者:金融投资报 发布日期:2012-06-29 来源:金融投资报

九家航运企业亏损117亿元!此消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同时,航运企业的难兄难弟——航空公司2011年业绩也不尽如意。

在A股上市公司中,包括东方航空、海南航空、南方航空在内的航空股在去年均因航油高企,导致净利润下滑。实际上,除了高额的成本费用外,航空业也面临货运市场低迷、客运市场增长乏力的价格竞争。

航油高成本成业绩绊脚石

与2008年金融危机不一样,国内各大航空公司不再为航油期货套保而烦恼,现在烦恼的则是高企的航油成本。

来自多家航空公司的年报显示,2011年航油的高额支出成为其业绩的绊脚石。其中,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东航”)披露,公司航空油料支出达292.29亿元,同比增长35.3%,主要系耗油量增加及平均油价同比增长27.4%所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南航”)2011年航油成本高达326.75亿元,占主营业务成本的43.1%,这一数据较2010年增加了39.1%!

实际上,在油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航空公司面对高额的航油成本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长江证券分析师韩轶超表示:“去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走高,严重冲击本就脆弱不堪的全球经济,目前国际油价依然保持在100美元/桶以上,这势必将对航空业的盈利形成较大打击。”

在此背景下,燃油附加费的上涨成为航空公司调节成本的利器。据携程旅行网公布,目前西部航空、厦门航空已经下发调整燃油附加费的书面文件,自4月5日起,每航段的燃油附加费全数上调10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管理层曾下调燃油费单位收取率,即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单位收取率将由原来的最高不超过每客公里0.002691元,调整为燃油附加单位收取率最高不超过每客公里0.002541元,降幅为5%!但这也难挡燃油附加费上涨的趋势,如此则意味着高额航油成本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已经如刺在喉。

而对于油价未来的走势,宏源证券石油分析师祖广平判断:高油价仍将延续,短期难以消退。“高油价不仅受外围局势影响,此外,高油价或暗合美国产业转型的战略意图。考虑到今年为全球大选年,高油价短期难以消退。预计全年WTI原油价格维持在110美元附近波动。”

如此,未来航空公司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业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转型“低成本”之路?

对于航空公司未来的发展之路,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航空公司应对航油成本上涨的手段主要为燃油附加费和油料套期保值,目前燃油附加费已经开始上涨,不排除航空公司将加快重新启动航油套期保值的步伐。”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只有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祥鹏三家被认为是低成本航空公司,但实际上仅有春秋航空勉强符合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特点。而在低成本运营模式中,飞机的成本低采购占比最大。以亚航为例,其在2011年一次性订购了接近200架空中客车320飞机,使其在手的空客订单飞机数达到了375架之多。平安证券分析师孙超认为,预计这使其飞机的平均采购成本较其它航空公司下降30%以上,而之前东方航空2011年平均每架飞机的拥有成本是亚洲航空公司的2.2倍。

此外,机票的销售也是航空公司成本的大头。一般而言,世界上大型航空公司的机票分销费用平均费率在5%左右。而低成本航空公司放弃了传统的GDS(全球分销系统),通过机票代理分销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主要依靠自身的网站和电话销售,这使机票的分销成本非常低。如亚航等航空公司,其机票几乎100%是通过网站销售。因此,飞机采购成本降低与机票直销均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

而在终端消费中,一位计划去巴沙旅游的消费者向记者表示:“之前成都到巴沙的亚航,一个人往返加税才1200,因此亚航肯定是我的首选,毕竟票价低。”据记者调查,抛开商务票,普通出游的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几乎100%的消费者会提前选择低票价购买。因此,国内几大航空公司的入座率均与机票价格相关。

事实证明,低成本航空公司近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快,尽管油价成本越来越高,但低成本航空公司仍然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近几年随着亚航、虎航、捷星等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传统航空公司。

而在中国,显然低成本航空公司并没有快速发展,仍然是以东航、国航、南方航空、海南航空等几大航空公司为主,而春秋、吉祥、祥鹏等三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一般。究其背后的原因,孙超表示,我国目前仍然对航材、飞机的进口征收高额的进口增值税和关税,这对于低成本航空公司来说,是相当大的负担。此外,我国航空公司不能自主引进飞机,无法形成规模化的运营,也无法享受大批量引进飞机带来的成本降低。

Ad b01
声明:
1、任何注明“来源:百分百物流网”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其版权均属百分百物流网所有,任何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传播。已授权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百分百物流网”,否则,百分百物流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任何非注明“来源:百分百物流网”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等的资料,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百分百物流网转载该资料,并不代表百分百物流网同意其观点,百分百物流网不对其真实性负责。该资料仅供读者参考,请自行甄别,判断真伪。
3、因为作者的信息不明等原因,百分百物流网使用部分文章、图片等资料的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相关权利人可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